通讯办与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就加强合作打击电话诈骗和滥发讯息签署谅解备忘录(附图)


香港通讯事务管理局办公室(通讯办)与新加坡资讯通信媒体发展局(IMDA)今日(二零二四年六月十一日)在新加坡签署谅解备忘录,进一步加强合作打击诈骗电话和短讯,以及管理滥发讯息。

通讯事务总监梁仲贤与IMDA副局长兼电信及邮政部总监谢爱玲于双边会议上签署谅解备忘录,藉此强化香港和新加坡在规管措施、公众教育和技术方案研发等范畴的策略性合作、支援及资讯分享,以应对及缓减与电话诈骗和滥发讯息(包括电话和透过短讯服务发送的讯息)相关事宜。

梁仲贤表示:「谅解备忘录让两地规管机构透过适时交换资讯和合作,分享最新市场趋势和发展洞见,以更有效应对跨境通讯对两地市民与日俱增的威胁和滋扰。随着通讯办与IMDA建立更紧密夥伴关系和合作,将有助两地建立更稳健的通讯规管制度。」

通讯办与IMDA自二零零四年起一直保持每年举行双边会议的优良传统。双方在过去20年间一直紧密合作,讨论不同议题和分享经验,包括通讯市场的状况和发展、规管及执法事宜,以及就通讯事宜和打击电骗/滥发讯息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的措施等。

为保障电讯用户免受诈骗,并维持香港可靠完善的通讯基建设施,通讯办一直与不同政府部门合作,从电讯服务角度推行一系列打击电话诈骗和滥发讯息的措施,包括:

  1. 于二零二三年十二月推出「短讯发送人登记制」以协助识别真实短讯,以及自二零二三年二月起全面实施电话智能卡实名登记制(实名登记制),使流动通讯制度更可靠完善;
  2. 向政府部门和公营机构指配指定电话号码,作与公众通讯用途;
  3. 指示电讯商根据警方转介,将涉嫌进行诈骗的电话号码及可疑网站封锁及停止服务,以及监察自其网络打出的电话,以识别任何异常╱可疑活动;
  4. 与来电过滤应用程式开发商及主要电讯商紧密合作,鼓励更广泛使用来电过滤应用程式管理及防范来电;以及
  5. 加强公众教育和宣传工作,包括与立法会议员及区议员合作举办不同宣传活动,以提高市民对电话诈骗的认知。

透过上述各方共同努力,截至今年四月底,电讯商已在实名登记制下拒绝221万张电话储值卡的登记申请,并取消167万张登记纪录未合规的电话储值卡的实名登记。按警方转介,目前已有超过9 700个涉及怀疑诈骗活动的网页连结被拦截,以及超过3 800个电话号码被停止服务或封锁。另外,约有690 000个涉及可疑致电模式的本地电话号码亦被电讯商暂停服务。

通讯事务管理局办公室
二零二四年六月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