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辦與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就加強合作打擊電話詐騙和濫發訊息簽署諒解備忘錄(附圖)


香港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通訊辦)與新加坡資訊通信媒體發展局(IMDA)今日(二零二四年六月十一日)在新加坡簽署諒解備忘錄,進一步加強合作打擊詐騙電話和短訊,以及管理濫發訊息。

通訊事務總監梁仲賢與IMDA副局長兼電信及郵政部總監謝愛玲於雙邊會議上簽署諒解備忘錄,藉此強化香港和新加坡在規管措施、公眾教育和技術方案研發等範疇的策略性合作、支援及資訊分享,以應對及緩減與電話詐騙和濫發訊息(包括電話和透過短訊服務發送的訊息)相關事宜。

梁仲賢表示:「諒解備忘錄讓兩地規管機構透過適時交換資訊和合作,分享最新市場趨勢和發展洞見,以更有效應對跨境通訊對兩地市民與日俱增的威脅和滋擾。隨着通訊辦與IMDA建立更緊密夥伴關係和合作,將有助兩地建立更穩健的通訊規管制度。」

通訊辦與IMDA自二零零四年起一直保持每年舉行雙邊會議的優良傳統。雙方在過去20年間一直緊密合作,討論不同議題和分享經驗,包括通訊市場的狀況和發展、規管及執法事宜,以及就通訊事宜和打擊電騙/濫發訊息加強公眾教育和宣傳的措施等。

為保障電訊用戶免受詐騙,並維持香港可靠完善的通訊基建設施,通訊辦一直與不同政府部門合作,從電訊服務角度推行一系列打擊電話詐騙和濫發訊息的措施,包括:

  1. 於二零二三年十二月推出「短訊發送人登記制」以協助識別真實短訊,以及自二零二三年二月起全面實施電話智能卡實名登記制(實名登記制),使流動通訊制度更可靠完善;
  2. 向政府部門和公營機構指配指定電話號碼,作與公眾通訊用途;
  3. 指示電訊商根據警方轉介,將涉嫌進行詐騙的電話號碼及可疑網站封鎖及停止服務,以及監察自其網絡打出的電話,以識别任何異常╱可疑活動;
  4. 與來電過濾應用程式開發商及主要電訊商緊密合作,鼓勵更廣泛使用來電過濾應用程式管理及防範來電;以及
  5. 加強公眾教育和宣傳工作,包括與立法會議員及區議員合作舉辦不同宣傳活動,以提高市民對電話詐騙的認知。

透過上述各方共同努力,截至今年四月底,電訊商已在實名登記制下拒絕221萬張電話儲值卡的登記申請,並取消167萬張登記紀錄未合規的電話儲值卡的實名登記。按警方轉介,目前已有超過9 700個涉及懷疑詐騙活動的網頁連結被攔截,以及超過3 800個電話號碼被停止服務或封鎖。另外,約有690 000個涉及可疑致電模式的本地電話號碼亦被電訊商暫停服務。

通訊事務管理局辦公室
二零二四年六月十一日